3)第四十一章 牛溲马勃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造一条皇帝与曹操之间的沟通渠道。

  想到这里,皇帝又回到了先前的话题,他看了眼杨琦,复又说道:“若说才干,阳都侯与东海王次子、还有济北王室的旁支刘广倒是可堪驱使。刘邈曾为九江太守,这回干脆拜为太原太守,随刘公一同赴并州。而东海王次子刘琬,暂且收为黄门侍郎,以待他用。刘广年纪尚轻,命其入太学治剧科,先读几年书再说。”

  皇帝一一说完任命,荀攸与杨琦纷纷应下,这时只见皇帝继续往下说道:“至于最底下那些宗亲出身的上计吏、孝廉,不若先试守县令……”

  一直唯唯称是的杨琦这时候突然有了异议:“陛下,愚臣浅见,彼等既是宗亲,亦为朝廷之臣。陛下既先有诏旨在先,命此次入朝的孝廉、士子入太学‘吏治’科,便当一以视之,不宜有厚薄之分。”

  那批随赵岐等人而来、被征辟举荐的士人大都是关东籍,一旦入朝,便能立即成为黄琬等人的生力军,会给朝局带来极大的变数。皇帝为了降低影响、加以筛选,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改革太学的职能,拿出了‘吏治’科这样的进修班来当做门槛。

  ‘吏治’科的提出,在朝廷里获得了马日磾的部分赞同,他甚至还提议把董承在河东、上党等地征辟的士子也放入‘吏治’科里,以表示一视同仁。

  与此利益攸关的董承与黄琬等人则表示反对,深受影响的士子更是大为不满,他们尚不清楚情势,毫不克制的大肆评论‘吏治’科的弊端。虽然皇帝眼下还没有特意为此召开内朝集会,正式讨论此事,但外间的舆论已经开始往反对此政的方向倾斜了。

  此时听杨琦这么说,皇帝嘴边露出一丝得逞的笑意,他说道:“虽然建‘吏治’科的诏书早已下发,但我记得黄司空并不赞成这项决议,他想沿袭三公对荐举士子进行策试,以能选官的旧例。”

  杨琦神色平静,直截了当的说道:“那是司空黄公的意思,陛下何故将臣与黄公之论,并为一谈?”

  皇帝脸上的笑意更盛了,他拊掌称许道:“善,刘放等人虽为宗室,但到底还是朝臣,我理当一视同仁。且让他们随此次赵公等人荐举的士子一同入‘吏治’科,待来年开春,再行拔举任官。”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