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丨智不均使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捅了出来,也合该是他们遭此报应。

  只是难为了马日磾,要为此蒙受无妄之灾。面对皇帝的质问,他苦于撇清关系,急忙道:“这些人目无国法,确实该问罪惩处、以儆效尤。臣一时失察,还望陛下恕罪!”

  “你分明是糊涂!”皇帝知道马日磾在这件事上并没有什么大错,毕竟偷拿上林砖瓦的又不是他扶风马氏,所以他有意责备了几句后,便挥手让两人离去了。

  马日磾如蒙大赦,仓皇而去,但董承就此领了诏命,却不急着走,仍是杵立一旁偷觑着皇帝。

  皇帝见了,明白过来是什么意思,心里不禁冷笑几声,出口道:“你这几日办事得力,我都看在眼里,你且放心,我不会负了你的!”

  董承这才满意的一笑,如获恩赏,像是得到了某种承诺,作揖离去。

  马日磾回去后,心里越想越是羞愧,没几日就病倒了。

  尚书令士孙瑞、侍中马宇、劝农令第五巡这三个亲党特意寻空前来看望,只听太医令脂习说:“太尉这是心火导致的心悸不宁、少寐多梦,这几日不宜过劳,要安心静养。”

  “那可是要进补些什么汤药?”身为马日磾亲族,侍中马宇关心道。

  脂习摆摆手,说道:“正巧这时节莲花盛开,可采些新鲜莲子,熬煮成汤,给太尉服下。”

  待马宇送走了脂习,马日磾正艰难的从床上坐起,苦笑道:“这可好,连我都病了。”

  加上早已缠绵病榻的司徒赵谦,这回三公一下子病了两个,还都是录尚书事的重臣,等若是皇帝手下再无一个可以限制他伸张皇权的相臣了。

  思及前因后果,马日磾蓦然叹道:“真是悔不当初啊!”

  众人皆低头不语,当初劝马日磾入宫为那些豪强‘说情’,这些人都有一定的责任。

  尚书令士孙瑞皱着眉头,责备道:“我当时便已劝你,清丈上林是要为关中屯田张目,屯田又是国家尤为重视的大政!你当着国家的面议论此事,为那些人说情,致干圣怒。如今槌床悔恨,又怪得了谁?”

  士孙瑞有才谋,博达无所不通,是关西士人中的谋主,马日磾很大程度上都要仰仗他来出谋划策。当初皇帝寻求外援制衡王允,马日磾犹豫未决,还是士孙瑞替皇帝说话,这才说服众人与皇帝合作,一步步走到今天。

  不仅如此,士孙瑞还在其他几派之间也颇孚人望,就连赵温、杨彪这些人都对他十分敬重,可以说是派系之间的友善人物。

  虽然心里不愿承认,但马日磾其实是很嫉妒对方的。他本就不是很喜欢士孙瑞,被对方这么一说,自觉丢了颜面,强行给自己寻了个理由:“我本意是想借此打击一下董承的气焰,不让这人仗着外戚之名、为乱政之由,岂会料到他们狂妄到挪用上林砖瓦?”

  “是啊,眼下无论哪一方都在争论长秋,各有人选。若这回让董承起了势,那可真成就他外戚之实了,这对我等士人来说,岂不是多年辛苦,毁于一旦?”马宇为之辩解道。

  “即便是如此,也不该在这件事上寻国家的不痛快!”士孙瑞固执道。

  见士孙瑞坚持为皇帝说话,指责自己的不是,马日磾意气难平,喘着说:“依你之见,那就是我做错了?”

  “是非对错,马公心里难道还不清楚吗?”似是知道自己不该对一个病人如此说话,士孙瑞语气软了下来,轻声道:“朝廷本来就在为国家立后的事争执不休,如今你与司徒接连卧病,杨氏近来又刻意韬晦,不肯出风头。董氏独大,几乎要成定局了。”

  马宇为马日磾抚着胸口,缓解了憋闷,只听他说道:“司徒赵公眼下最看重的是身后之事,处处与国家合契,以保权位。立后这事他们未置一词,显然是在等着附和国家的决议。他们倒还好说,只是这杨氏满门得国家恩遇,又是为何不肯站出来?”

  “你还没看清么?”马日磾重又躺回了床上,感慨道:“这才是见机勇退之道啊!”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