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九章 时见一斑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钟繇、韩嵩等人自然答的是:“历代君王有不出深宫、而明照万里,知天下事者,也有不识五谷、遗害于民者。前者多有贤大臣辅佐以正视听,后者则多小人以欺君罔上。是以古有纳言、今有侍中,明君圣主但有亲贤明辨,何须亲至微贱,以金玉之尊,入泥淖之地?”

  这话的人都是传统的儒家士大夫,讲究上下尊卑、等级分明,世间所有的人都在他合适的位置上,各得其所,天下就会太平。皇帝自然不喜欢这样的理论,他沉吟一声,没有话,将视线看向曹操。

  曹操略一思索,却是反问道:“陛下亲至微贱,可去过关中以外的地方么?”

  皇帝怔了一下,手上的扇子一顿,然后道:“你险些将我问住了!”完他笑了起来,周围的人无形之中也松了口气,跟着一乐:“这些年朝廷几次出兵大战,凡我亲征,未及下车,便处处访闻当地风俗,收集散落图书经籍……只是兵危战凶,没有像现在这般微服走过,但民间诸事,我知道的并不比寻常郡吏要少。”

  曹操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对面的潺潺溪流,面上声色不动,闻言后方才道:“这也是臣的浅见陋识,以为天子尚有籍田亲耕之礼,体察民情,亲以身践,只要扈从足够,其实也未为不可。然长安、三辅,乃至于关中,为天下富庶之地,譬如人之腹心。天子仁德之下,京畿之黎庶,岂有多至能随时处处为上者所见的?臣曾在关东,见千里无鸡鸣,入关中后、乃见昔年清平景象,后至雍凉,又是另一番疾苦。陛下欲听天下黎庶之声,仅是关中一隅,不足以得见天下之一斑……”

  半是奉承半是劝谏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之后,曹操话锋一转,又开始声援起钟繇等人的看法:“天下之大,陛下万机之重,何得以尽览无余,是故上古明君,皆有贤臣若干,辅佐圣明,求治民瘼。”

  “曹孟德真可为股肱。”皇帝认真的感慨了一声。

  众人各自对视一眼,开始齐齐进贺。

  有了皇帝这句话,曹操在朝堂上的地位、尤其是在一干重臣之间的次序就算是真正确立了。

  眼见天气愈发热了起来,侍从们便开始有人出言劝皇帝早些回去,或是另寻个阴凉的地方休憩。

  未过多时,奉命外出的黄门侍郎赵俨与殿前羽林郎曹真联袂而至,在前面寻访到了一个豪强庄园,可以暂时休息,等午后不热了再启程回去。

  皇帝当即同意了,便带着一众侍臣十余人,与殿前虎贲、羽林等卫士数十人,紧赶慢赶的来到了那处庄园。

  是庄园,其实就是一处依山谷险隘处修建的坞壁,坞壁的前面是一条蜿蜒的小道,后面紧靠山崖,中间地形宽阔,易守难攻。在坞壁的外面,皇帝等人来时见到有不少良田桑林,许多农夫在此辛勤耕作,进入坞壁后里面却是一条笔直的干道,干道两边屋舍俨然,鸡犬声相闻。

  虎贲许褚率先警惕起来,暗自捏紧了剑柄,他看到周围有不少青壮执兵巡行,领头的甚至还穿着软甲,气势不可小觑。

  卫士令马岱已然悄悄招呼人等将皇帝等人护卫在中间,以防不测。

  皇帝仍端坐马上,面色镇定,他外出微服向来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想去哪里去哪里,有时甚至是随兴而为,事先没有做任何准备,有时甚至大臣们还以为皇帝在宫中,其实早已出去一个来回了。加之关中太平数年,每次微服都有来自殿前郎的精锐护卫,安全问题也能得到保障。

  所以即便许褚等人有些草木皆兵,皇帝心里却不虚什么,五陵原上的护陵卫就在左近,过了渭桥就是长安,他哪里会怕这里的鱼虾。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