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二章 议论不一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看。”荀彧轻声说道,似乎是想在一边打圆场。

  吴硕却是明白了对方的意思,冯硕已经上奏天听,为皇帝所知,自己若是用尚书令的身份去威逼惩处,反倒不妥。只是别人或许不明白冯硕此举的用意,他却是再明白不过了,迎合上意,不惜违逆舆论,这种事他很早以前就做过了。也正是因为他处处逢迎权臣,办事得力,自己才能从一个微末之职直跃为尚书令。正因为自己就是走这条路的,所以才会对模仿他的后继者百般戒备。

  “哼。”吴硕面色不善的看了冯硕一眼,没有再继续追究下去,而是说道:“今日既然谈论及此,不妨就说一说这件事吧!我等为国家拟诏无数,拟写诏书不是写文章那样简单,其中措辞严厉与否行文规矩,熟悉典章制度风土人情,乃至于天下官吏军士的籍贯经历种种皆清楚分明。可以说放眼朝中,再没有人比我等尚书侍郎更适合此务了。”

  郭溥等人左右相顾了一下,犹疑着点了点头,其实他们最多也就点点头,真要他们一致表态,从明面上对皇帝削弱中台大权表示反对,就郭溥而言,他们还不敢贸然集中声势表态,这样就真的成贪恋权势了。

  “此事……陛下自然有他的远虑。”吏部尚书傅巽说道:“若是便宜,此事还有何可置喙之处?若是不利于朝廷,吾等自然要上疏谏言。只是……”他环顾了一眼在座众人,慢慢说道:“于今之事,既已下承明殿,有诏书在前。我细思量之也未觉不妥,也不知有何争论不可的地方?”

  “傅公悌。”吴硕有些不满的看着他,轻轻向前迈了一步,似乎有从气势上逼迫的意思:“吏部督责公卿郡县各僚属,每年上计考课,荐举征辟之才的考察策试,凡此种种,吏部所辖繁巨。倘或失了此权,单凭公文,谁又会敬遵吏部,敬遵中台威权?”

  傅巽不为所动,他摇了摇头,说道:“蒙陛下特诏,我等尚书已是二千石官,比同郡守,但仍次于诸卿,更遑论三公。能得诏命考课天下僚属,难道仅是此威权么?即便无此权,底下官吏僚属,谁敢不把考课放在心上?”

  他这一番话无疑点醒了众人,诚然,如今各尚书手中的职权比以往要大很多,外朝治民,内朝治吏。无论是吏部度支部兵部,还是其他,外朝相关臣子僚属谁不敬畏?难道他们敬畏的仅仅只是拟写诏书所附加的威权么?如今随着尚书台职权的扩大,在聪明人的眼中,拟写诏书的权力已然成了一个鸡肋,自己每日的公事都忙不过来,就算继续留在手中,也只是让那些身份低微的尚书郎们去写,留之何用?反倒是会引起皇帝猜忌,成为外朝官们攻讦的手段。

  如果能趁此机会将其抛开,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当然,这其中皇帝若是能进一步规范尚书台的职权,严加确定内朝治吏的准绳,这样就更好了。

  吴硕无可奈何,他忘记北地傅氏一族从来就深得皇帝重用,哪里会担心大权旁落?可他实在是从这件事中察觉到了危机,明白皇帝这次似乎不单单是针对尚书台,很有可能是针对的他。吴硕无法,只得求助似的望向荀彧,希望他能站出来为他说上几句。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