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四章 庶官乃和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温,开始愈演愈烈,自从董承以太尉之尊参与正旦大朝后,攻击他的人便不在少数。

  郭嘉并未参与这股风气,但也不妨碍他对此作出评价:“以如今的形势看,董承势必难保三公之位,天子锐意改制,自然不会随便让哪个名士做太尉,故而此职舍明公其谁?”

  朱儁面未有自得之色,而是笼上一层忧虑:“做了太尉,就得搅进纷争中去……”他若有深意的看了郭嘉一眼,缓缓道:“老夫能自保么?”

  郭嘉沉默的咀嚼着口中肉食,这回他的吃相倒是慢条斯理,而后更是饮了口在他眼中‘难喝’的茶。待他磨磨蹭蹭做完这一切后,方才抬起头看向朱儁,道:“明公毋庸劳心自保,在下自能保全明公。”

  朱儁沉默了会,忽然道:“因为这是郭奉孝的话,对么?”

  “对。”郭嘉哈哈笑道,向朱儁举起茶碗,犹如举起酒爵:“是我郭奉孝的。”

  这句话当然只代表郭嘉,别人苦心积虑的挤走了董承,就是为了让三公多出一个位置。朱儁因为与郭嘉的关系、以及曾任豫州刺史的经历,势必会与颍川士人走得很近,想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几乎是做不到的事。

  “不过明公也不用为以后想的那般艰难。”玩笑一阵后,郭嘉接着为朱儁考虑道:“改定军制非同小可,天子势必会让明公专主其事,所以……”

  “所以我未必能入承明殿?”朱儁立时会意道,这个结局虽然有些遗憾,但未必不是一条保全的路径。

  不录尚书事,就参与不了其他繁杂的政务,更不用与其他人发生争执,自己大可以利用好太尉的职权,埋头专心把军改推行下去。

  时间很快到了二月底,看着朝野舆论未止,皇帝始终不肯为董承发声,受到属下提醒的他很快做出了相应的举措。

  在准备让位之前,董承自然要先妥善安置自己太尉府中的僚属们,譬如上疏向皇帝举荐自己的长史董凤,请求让其接替傅睿,担任右扶风。

  奏疏上呈后一时没了声息,直到两天后才得到皇帝的准许,董承大喜过望,这样无疑昭示着他在皇帝心中并不是无有用处。于是在安顿好属下后,董承心情复杂的向皇帝请辞,自己任太尉以来,‘深感不安、战战兢兢,唯恐难负此任’,只是朝廷多兴军事,这才不得不忝居其位,如今天下已定,又听时有贤者于是乐得让贤。

  奏疏是出自河东卫觊之手,不仅将自己厚颜居公位的行为解释的冠冕堂皇,而且把自己描述的十分委屈,皇帝先让他做司隶校尉,后让他做骠骑将军、太尉,一切都是坚决听奉皇帝的安排,实在无比恭顺。

  不仅皇帝看了微感诧异,就连群臣看了也是叹服,只不过众人都是知道董承性情的,惊讶过后,他们更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