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二章 那就叫iphone吧_重燃2003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看见一句有意思的话,便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请教代师授业的石广勇。

  这样反而让他跳出了书本,直接站在了一个上帝视角来看待经济学最核心的供给-消费问题。

  在他看来,此刻的华国就是一个消费驱动的经济体制,既然如此,把选择权交给消费者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大家靠脚投票就是了。

  姜上舟闻言倒也没有去纠结这个问题,而是将思维拉回到卿云为啥想要更多的厂家进入到手机这个显然已经红海的市场。

  手机,国家一直采用牌照审批制度,到2003年,只有48张牌照被发放了出去,事实上从2000年后国家并没有发放一张牌照。

  其他厂商要想做手机,必须找持牌的厂家进行授权贴牌。

  而卿云的MTK方案让造手机变成了一个纯组装活,必定市场中会涌入大量的新厂商。

  显然,这是会让持牌的厂家每年只需要坐着收‘牌照授权费’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你是准备让那些持牌的厂家……只躺着就能赚钱?”

  姜上舟并不认为卿云是个弱智,但至于这小子为什么这么做,他也确实也想不出来了。

  卿云闻言笑了,“您老不会以为现在就没有借牌照的事吧?”

  说罢他双手一摊,“多的去了好吧?我可以明确的告诉您,TOP的牌照就被47家厂商在借用。

  每家每年借用费500万,仅此一项TOP一年的收入就有2.35亿元。

  而且他们每生产一部手机,就要向TOP支付50元的入网贴牌费。”

  不查账,他都不知道这事。

  姜上舟闻言顿时目瞪口呆,硬生生的拔掉了自己几根胡须,“多少?”

  光是借牌照,一年就有两个多亿的纯收入?

  姜上舟暗忖着,怪不得TOP后面不做手机了,换他,他也不做。

  坐着收钱,哪点不好?

  卿云耸了耸肩膀,“当年为了保护国内手机业的5号文确定的牌照制度,带来的后遗症便是如此。

  想要介入手机生产的企业很多,但得到手机牌照许可的单位少,这种状况就注定了贴牌问题的存在。

  一些有实力的厂商被挡在门槛之外,部分拥有牌照的厂商热衷于通过向没有牌照的厂商倒卖牌照获利,借牌举动数不胜数。

  我迟迟没动手机业务的最大原因便是在此,我得等今年的授权全部结束,不然我得赔钱。”

  甚至,他都在向雄小鸽反应,干脆国家终止TOP的牌照,他重新申请。

  反正TOP也只有GSM牌照,要拿CDMA牌照他也得申请,一个流程的事情,倒也不麻烦。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