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九六七章 金陵周处台_鉴宝秘术txt下载全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诗云,深表内心惋惜。

  千百年来,周处浪子回头、终成大器的故事,成了历史上改邪励志的经典范例。

  周处台亦因此人气显露,后人寻踪观瞻、络绎不绝,并尊称此处为“周处读书台”。

  想到这些,张天元不由欣赏起了张大千的《金陵周处台》画作:

  但见周处台基处于悬壁高墩之上,一位古装文士独坐台边昂天穹,观今抚昔,神思遐想,宣抒情怀。

  台畔秀木茂盛,鸟语花香,楼阁民舍散落,环境幽雅之极。

  雄伟壮观的蓝鲸明代城墙巍然屹立,清澈幽碧而充满神韵的秦淮河水,正在静静地日夜流淌。

  远方烟雾弥漫、虚无缥缈……

  画家在该图右上侧以行草款识思古言志:“侧身怀古,豪杰都为土。细想截蛟兼刺虎,此等雄风不腐。

  忠臣孝子垂名,元(原)来正是书生,旧听蛇盘岗阜,今闻犬吠寒城。

  金陵周处台,倚《清平乐》。

  大千张爰”。

  后钤白文“张爰长寿”、朱文“三千大千”方印各一枚。

  大千所书劲拔飘逸、刚中带柔,词兴浓郁盎然,别具艺术风貌,较好地起到了妙化丹青主题的作用。

  今人对画家张大千或许并不陌生,他曾名正权、爰,字季爰,号大千、大千居士、下里巴人,1899年出生于川州。

  早年师法前代诸贤画风,兼取南北宗之优长,尤尚清僧石涛等名家的笔墨意趣,并由此打下了系统扎实的艺术功底。

  张大千秉性豁达豪爽,内心富有灵气,毕生喜爱读书,经常神游四方。

  晚年一度移居海外、游历中西,1983年病逝于宝岛。

  张大千传统修养全面,能文善诗,山水、花鸟、走兽、人物画及书法、篆刻等无所不及。

  于画写意、工笔、工写兼备等技法均有涉足,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中独树一帜。

  艺术风格清秀俊逸,苍润脱俗,尤以晚年所创泼墨泼彩画风蜚声海内外。

  像《庐山图》、《爱痕图》等扛鼎之作均享有较高声誉,更加奠定了他在现代绘画史上的艺术地位和影响力。

  其斋“大风堂”门下弟子较多,在当今美术圈亦产生了不小影响。

  张大千在《金陵周处台》的创作中,精心构图布景,下笔遒劲坚挺,形神兼备有致。

  如以折带皴、披麻皴及点苔法表现山石,杂树荫丛挥洒自如,水墨之外又以浅绛、石青和石绿等敷色点染,清秀而淡雅,富有诗画情味。

  所作工写兼备,笔墨潇洒秀逸,气韵生动郁勃,意境深邃悠远,弥漫出甚为浓郁的书卷气。

  苍秀雄起的金陵周处台,在画家的信笔之下生姿添辉,令人抒怀古幽思。

  通过该图可见,张大千既是在借画缅怀前贤,也是写心言志、鞭策未来的性灵宣泄,进而直取“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画意境界。

  图中那位端坐高台的逸士,莫非正是画家本人的心灵化身?

  该画作明显地受到宋元绘画笔意的影响,虽然未署具体创作年代,但从张大千毕生绘画风格演变情形分析推测,大概应属他在中年时期创作的丹青力作,观者可以一窥其这类怀古幽思题材的诗画风格。

  鲁家能拿出如此出色的一幅画来送给张天元,那足见其诚意可嘉了。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