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五八七章 绢画_鉴宝秘术txt下载全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都不假。

  黄宾虹认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意境不在外在表现,极力追求“内在美”,他认为国画最高境界就是“有笔墨”。

  他的这副黄宾虹山水画正是展现其笔墨特色的代表作。

  笔墨上,黄宾虹以重墨细笔勾画树木茅屋,再用墨层逐渐积累,由轻而重,直至浓墨打点,突破了画面墨色的限制,作品一派色渍漫溢、流彩飞扬,色墨浑然一体,令山水意蕴散出别样的魅力。

  黄宾虹的中国画,画面染色不多,突出赭石和草绿色的鲜亮,其崇山峻岭,山路曲折,远景苍山之葱茏,近景茅屋之孑然,不落寻常蹊径,笔墨枯润相间,有虚有实,繁而不乱。

  2o11春拍,黄宾虹的精品黄山汤口以3oo万元起拍,万元成交,估价十倍,并创下黄宾虹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2o12年在香港秋拍上,黄宾虹的一幅山水轴以112o万起拍,最终以325o万成交。

  这幅画如果是真的,那当真价值不菲啊。

  “大叔,我知道你们说的这个黄宾虹,我父亲那里还有他的作品收藏呢,只是绢画是什么?难道画不都是画在纸上的吗?”

  温蒂好奇地问道。

  “绢,是一种薄的丝织物,它既是古人华丽服饰的主要材质,也是古时书画作品的重要载体。而在绢上作画,便是绢画。”

  张天元解释道。

  其实由于各个时代书画家所使用的绢不同,掌握各时代绢的工艺特征以及书画家用绢的习惯,对于鉴定书画作品的时代与真伪有很大帮助。

  在我国,用绢作画已有数千年历史。

  据记载,我国最早的绢画是周穆王时的八骏图,这是见于记载的第一幅绢画。

  新中国建立后,考古掘也多次出现绢画。

  如在沙城出土的战国墓中现的帛画。

  同样,在1972年沙城市郊“马王堆”西汉一号墓中也掘出来一幅覆盖在内棺上的帛画。

  东晋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也是在绢上作画。

  不难看出,伴随着中国丝织业的产生与展,中国绢画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

  “原来绢画是你们中国的传统艺术啊,真是漂亮,可是这样的画,鉴定真假的方法跟纸质的一样吗?”

  温蒂作为一个古董行里的小学生,态度显然要比欧阳晓丹好得多,最起码不懂的时候,她是会问的。

  张天元对这个,也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判断绢画的真假,同其他载体的字画一致,最主要的凭证是署款、印章、印色。

  不同的是,绢画以绢为载体,绢的年代远近、生熟、粗细成为鉴定真伪以及时代的重要佐证之一。

  如何判断绢的年代远近,有些人想当然的认为绢的颜色是一个重要指标。

  按一般人的想法,年代越远就越黑,有一定道理,但不尽然,因为保存的如何才是关键。

  清代末期的绢画,到现在年代并不远,可是有的已经很黑很破烂。

  它的绢色虽黑,其黑色却显着浮,并没有深入到绢素的肌里,不难识别。

  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几乎是深麦黄色。

  宋代赵佶的听琴图,如新绢,只是绢表面上的浮光失掉了。

  可见,绢的年代远近,并不决定于绢色深浅,而是决定于绢丝收藏的如何,绢色是否深入绢素的肌理和绢丝的韧性。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