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零三零章 专家就是有水平_鉴宝秘术txt下载全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值,张先生这件,都要出数倍,甚至数十倍之多。”

  这专家一出口,就知道有没有。

  跟武田晴子那浅薄的学识比起来,这位华裔教授的知识可就丰富多了。

  让你听了之后,不服都不行。

  武田晴子想要反驳,可是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尴尬非常。

  “仅宋一代,就有宋早期和宋中期两个时代截然不同的金装定器。

  我收藏的多片北宋早中期蕉叶纹浅腹直口碗标本,应是宋早期定窑漏斗状匣钵覆烧工艺的器物,器型端庄,胎坚质薄,釉色温润,瓷质十分优良,大圈足,底足满釉,为同时期定瓷精品。

  口沿多为小唇口,也有少量撇口较小的产品,其中一片标本,口沿有明显竖列排纹,与器型、纹饰很不协调,分析认为应是镶嵌金银扣时,为防止滑脱而设。

  此类蕉叶纹浅腹直口碗,均为一器一钵的精细覆烧产品,该方法:既不节省空间,也不能批量生产,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定窑支圈覆烧工艺,而且瓷质优良、数量较少,芒口处理十分规整且很小。

  通过鉴定,可以确定张先生这两件金装定器,都为宋早期的作品,这个时期的作品因为数量上,瓷质优良,芒口处理十分规整和小,所以非常正规。

  在考古价值上,也是要高很多。

  刚刚我在鉴定的时候,已经特别注意这两件瓷器有没有竖列排纹了。”

  华裔教授这番话一出口,张天元差点鼓起掌来。

  此人虽然人品太烂,可是这知识渊博程度,以及鉴定古玩的能力上,都是一等一的出色。

  席勒似乎也有些意外,本以为这个人是自己的儿子哈德介绍的,可能只是一个没有真本事的家伙。

  然而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此啊。

  专家就是专家,实在是令人佩服。

  “记载吴越钱氏于太平兴国五年向宋进贡了‘金装定器’2件,太平兴国二年定州的静志寺与净众院两座塔基出土数件镶金银口的定窑白瓷。

  比之早些的江浙临安公元895年钱宽墓、公元91年水邱氏墓出土数件金装定器,那时定窑还没有明垫圈式组合匣钵覆烧工艺,再次证明‘金装定器’,不是为了掩饰芒口的瑕疵,而是一种深加工的高档装饰及文化现象。

  由此我认为宋早期的覆烧工艺是为了节省空间,防止器物变形,而到了宋中期之后,情况就有些变化了,这里暂时不提了,咱们先说宋早期的。

  我认为:此时期定窑的芒口金装属深加工产品,要比正烧瓷器高档,由于覆烧变形极小,金装后满釉无瑕疵,最为高贵漂亮。

  从早期金装定器来看,部分产品有意采用覆烧工艺,是为了器物变形小及容易镶嵌金银扣,从而达到尊贵华美,入奉宫廷。

  许多书籍以讹传讹地讲,金银扣是弥补定窑‘芒口’的不足,出于无奈而明的一种工艺。

  这其实是将宋中期的金装定器和宋早期的金装定器弄混了。

  ‘芒口’,俗称‘毛边’,也叫‘倒扣芒茬’,一般指口沿无釉的瓷器,多由覆烧所致。

  以上两件文物,皆北宋早期生产,并没有出现芒口的情况。

  因为那时,垫圈式组合匣钵这一覆烧工艺还未明,起码说覆烧还未普及。”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