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四三三章 建安医书_鉴宝秘术txt下载全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会骗人。

  这是经过无数次验证了的东西。

  更离谱的是,这书居然还是手抄本,是有人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

  这人的毛笔字虽然不如柳公权那样自成一派,但却整齐,很有特点。

  像这种东西,遇到喜欢的人,估计一张卖个两三万元可能都不成问题。

  这本书不算太厚,一共也有五百多张,可即使如此,总价估计也上千万了。

  书上的东西有些地方还进行过涂改,有点凌乱,但是这却更体现出当是记录着的用心之处了。

  这东西不是写来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用来保存的。

  估计是怕自己的医术因为某种原因失传了,才会这么做吧。

  “这书谁写的?”

  “华佗和董奉联手创作,抄写者应该是华佗。”

  张天元说道。

  “华佗!就是那个神医华佗?”

  “对,就是他!东汉末年三大神医之一的华佗。”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

  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卒于建安十三年。

  三国著名医学家。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徽州、东山、洛州、江浙等地。

  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

  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

  这个人当然很多人都熟悉。

  “不过董奉是谁?”

  老于掌柜疑惑地问道。

  “董奉这个人虽然没有华佗出名,不过研究过古代医学史的应该都熟悉这个人。”

  董奉,又名董平,当然不是宋朝的双枪将董平。

  他字君异,号拔墘,候官县董墘村人,东汉建安二十五年生。

  此人少年学医,信奉道教。

  年青时,曾任候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

  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

  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

  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

  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

  董奉也出行在南方一带行医。

  有一次到交州,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三日。

  董奉把三粒药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

  稍后,病人手足能动,肤色逐渐转活,半日后即能坐起,4日后能说话,不久病愈。

  由于医术高明,人们把董奉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董奉住士燮府中,后士燮阴谋反叛朝廷,担心董奉泄漏其密谋,欲害之。董奉利用气功装死,骗过士燮后逃走。

  晚年到豫章庐山下隐居,继续行医。

  吴天纪四年,董奉逝世。

  所以说,千万别小瞧了这个董奉,他跟华佗还有张仲景那可是在当时齐名的神医啊。

  可惜的是,他跟华佗一样,也没留下什么著作。

  然而这一次,张天元得到的这本无名医书,居然是华佗跟董奉联手著作的。

  里面记录的那些东西,除了董奉的气功学等之外,还有华佗的麻沸散等东西。

  这两人一生的医学精华,都是注入其中了。

  这书要是真问世,那估计惊动的可能不是历史学界,而是医学界啊。

  毕竟中医可是咱们老祖宗的宝贝。

  “老板,你真能确认这东西是真的?不是后人托他们两个的名气编写的?”

  老于掌柜怎么看都觉得这事儿不太靠谱。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