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一章高兴早了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条边界线位置的不同解释,于是矛盾就出现了。

  “魏格纳的朋友”这一思想实验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无论哥本哈根学派的拥护者们怎么在客观事物和观察者之间闪转腾挪,矛盾都会像跗骨之蛆一样死死地缠上来。任你将观察者定为箱子外的人也好,定为箱子里的人也好,定为那只猫咪也好,定为盖革计数器也好,只要你认为是观察导致了波函数突然坍塌,这个矛盾就不可能消除!而如果否认观察导致波函数坍塌,整个哥本哈根理论大厦也就完蛋了。哥本哈根学派的再度失声让爱因斯坦和薛定谔更加得意起来,如果不是场合不对,这会儿他们估计已经准备打开香槟庆祝胜利了。

  然而在海伦娜看来,爱因斯坦和薛定谔或许高兴得太早了。这一次爱因斯坦和薛定谔确实是把哥本哈根学派打得狼狈不堪,也让哥本哈根学派的漏洞暴露在了所有人面前。但是想要打败哥本哈根学派,光靠抨击对方的缺点肯定是不够的,你必须拿出一套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来取代它,而这正是爱因斯坦所缺少的。

  我们知道,作为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爱因斯坦和薛定谔所反对的并不是量子力学本身,而是反对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那么对于量子力学,爱因斯坦自己的诠释又是怎样的呢?我们通常将爱因斯坦的量子力学诠释称为定域性隐变量诠释。这个诠释的大体意思就是粒子的行为并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也不存在任何超视距的物理作用。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粒子的行为存在不确定,仅仅是因为有一个“隐变量”尚未被我们发现而已。

  遗憾的是,后世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了贝尔不等式不成立,也就是说,除非我们否定自由意志的存在,否则定域性和实在性就是不能共存的,这基本上判处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死刑,因为爱因斯坦的理论恰恰是建立在定域性和实在性这两个前提之上的。一言以蔽之,哥本哈根学派对于量子力学的诠释固然是漏洞多多,然而爱因斯坦的定域性隐变量诠释问题更大!

  这就好比爱因斯坦努力向世人证明了玻尔建造的量子力学房子地基沉降、墙体开裂、屋顶漏水。而玻尔造的房子也确实存在这些问题,于是大家问爱因斯坦是否有更好的选择。爱因斯坦自信满满地告诉大家有,于是将大家带到一间倒塌得只剩下几堵断壁残垣的废墟前,告诉大家:这是我给你们准备的新居,名叫定域隐变量诠释,大家快住进去吧。

  老天爷!玻尔造的那幢房子虽然质量不行,四处漏风漏雨,但加固一下梁柱,修补修补屋顶还能凑合着住进去,爱因斯坦你管这堆废墟叫房子?你这是在逗我们玩是吧?后来在爱因斯坦的废墟上,玻姆通过放弃定域性完善了导航波理论,将隐变量的房子又重新盖了起来。隐变量的房子总算能住人了,但爱因斯坦还老大不乐意,原因是玻姆放弃了定域性,没有完全采用经典物理的传统工艺造房子,爱因斯坦理想中的房子可是必须得百分之百采用经典的传统工艺建造的……

  总之,在海伦娜看来,未来一百年里,人类都很难拿出真正完美无缺的量子力学诠释,诸多不完美的诠释都是在比烂。谁的漏洞比别人少,谁对实践结果的解释更有说服力,谁就能获得更多的认同!

  爱因斯坦如果拿不出比哥本哈根学派更有说服力的诠释,光是一味批驳哥本哈根学派的漏洞是不可能真正打击到哥本哈根学派的统治力的。就像日心说成型之前,地心说的漏洞再多,天文学家们也只能将就着用,哪怕要在行星轨道上加上几十个本轮来描述其运动轨迹,天文学家也不敢放弃地心说,毕竟用不完备的理论总比没有理论可用要好得多。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