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0章 接地气 --------------------_从1935到202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村这儿,一个星期能吃上一次肉已经可以称为是大地主了。

  黄克的饭菜被摆在石头上时,包括女主人在内,桌前的三个孩子眼睛都瞪直了。孩子们忍不住想动手,却被母亲一筷子打下。最后还是男主人唐明主持,把食物分成几份,均了下去。然后大家才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一边吃,他们一边对黄克和北一辉感激不尽。众人边吃边聊天,黄克从他们嘴里得知,在红军来之前,他们一家只有在农忙时,下地干农活的男人才有机会吃干的,其他人包括老人在内,都是吃稀的凑和着。这一家六口人,总共只有三亩地。要想养活家人,男的在农闲时还要到附近的通州县城那儿当苦力。即使如此,他们一家维持个温饱都很吃力。

  而事后正在当地主持土改工作前期调查的队员告诉黄克,这一家六口在唐家村的生活,算是“中等”水平,还有更苦的......至于村里最富的人家,也不过拥有三十五亩地,那户人家也姓唐,一家七口,算是日子过得最好的一户人家。而唐明这户人家,户主夫妻其实共育生过六个孩子,死了一半,活了一半,两个是生下来没养活夭折的,最后一个却是被溺死的。而这个唐家村,总共有十七户人家,除了最富的那户人家外,几乎家家都存在溺婴现像。

  “河北这儿,其实是比较富裕,农业条件也相对较好的地区。唐家村靠河,周边这儿的地,应当都属于好地。”

  黄克出生于浙江湖州练市,那里是个半农村半城市的小镇。出门走几步就是田,倒不是对种地一无所知。靠在河边的地,其实都是好地熟地。而唐家村本身离京杭运河很近,又在平津经济辐射圈内,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这里的条件其实并不差。

  但是,即使是这样北方的“好地方”,当地农户,也仅能勉强维持温饱而已。陪着他们吃饭的时候,黄克的脑子里却在这时想到更远的地方。

  历史上这里未来的“人多地少的矛盾”没有继续恶化,却是因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大量的死人,抑制了人口的增长。否则的话,以这户唐明家为例,家中三个娃全是男娃,长大后分家,一人一亩田,如果再有机会娶妻生娃,未来瞬间就直接掉入贫农范畴。

  这还是一切顺顺利利,没有发生天灾人祸的情况。――如果家中有人病倒,或者当地为官不仁,兵匪路过收割强抢一波,整户人家立刻就会破产。黄克又忆起了以前看的一部老电影,讲的是彭大将军的童年――电影里,彭石穿的爷爷,在年老快死时,主动地离家,然后孤独地死在外面。目的却是为了给家里人省去殡葬费用......

  唐明家的老人,如果没有这份觉悟,未来他死后,又会给家里再增一份负担。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