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7 驭人之道_北朝帝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策,但却没有获得宇文泰的赏识和起用。

  之后李泰又结合宇文泰步步为营的举措思考一番,便渐渐意识到自己那番进言还是有些激进。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军队便是西魏这个霸权政府得以建立的基础。所以有关军队的各种改革举措,宇文泰必然会慎之又慎。

  尽管大肆招募关陇豪右为军已经是局势发展不得不做的一个选择,但宇文泰仍然力求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步一步的进行推动。

  这具体的步骤尺度在哪里,只存乎他之一心,除此之外,任何人的进言建策,只怕在他看来都是别有用心。

  李泰近日也将自己代入宇文泰的视角中去考虑,只觉得这条道路并不好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大祸,因此这一过程必然是伴随着各种权衡试探,也免不了会有犹豫迟疑,见势不妙、即刻叫停。

  想要牢牢掌握这种主动权,就要严密控制事情的进程。

  先将一部分资产丰厚但势力薄弱的豪强吸引到统治集团中来,即就是推行输赏格。

  西魏朝廷因此得人得物,特别是大量物资储备在手,便可以有序的调控关西物价民生,一定程度上抬高物价,从而增加豪强供养部曲的成本支出,给下一步的继续整编铺垫一个物质基础,并减少阻力。

  如果按照这种思路,那么真正部曲众多的乡土豪右便不会成为第一批拔授的目标。尤其是在霸府掌控的核心地带,不会贸然让乡里豪强势力执掌精锐人马。

  史家是武乡县境内闻名的大土豪,其所拥有的部曲、土地都很多。一旦再掌握乡兵势力,控制起来便需要更多的精力。

  华州作为宇文泰的霸府大本营,所存在的武装势力不唯一种,大量北镇军头都在这里获赐田园以养部曲,难免就会与当地豪强产生乡情摩擦。如果让地方豪强统率乡团,无疑会让矛盾变得更加复杂。

  李泰所选择的周长明则不然,本身并非乡里豪户,长期担任乡兵戍主、军事素养也颇为可观,虽然拥有一定的乡望基础,但也并不深厚,仍然需要借重大行台势位给授才能确立其权威,无疑更好控制。

  但事情不知哪里出了错,史恭被任命为当县都督,周长明却要听授别处。

  如果说宇文泰要靠启用史家这样的土豪,才能稳定大本营的乡情,那也是一个笑话。

  比较靠谱的解释,应该是华州这个大本营经营态势稳定,区区一县都督势位并不值得宇文泰反复衡量,所以便循例发授。

  李泰自认能够猜到宇文泰用令的几分深意,但他终究不是宇文泰,他所面对的是方圆百里之内的乡情缠斗,而宇文泰却要考量整个关西。

  细节上稍有疏忽失察,对宇文泰来说无碍大局,但却足以让李泰谋算成空、家宅不宁。

  这件事的失算,也不怪李泰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