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四十一章 话糙理不糙_1983田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密植,呵呵,光要秸秆,不管苞米棒子。”

  王县长也适时地插话进来:“咱们以后指导农民种田,也要讲究科学,报纸上都说了,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大伙自然连连点头,然后就看到,距离粉碎机不远的地方,还有一排大铡刀,村里那些上了些年岁的老人,都在咔嚓咔嚓,铡着玉米秸秆。

  “嚯,你们这个比开封府包大人的铡刀还厉害!”

  孙书记嘴里还开着玩笑。

  张队长连忙解释说:“秸秆收回来,不能长时间暴晒,不然水分流失太多,就不符合要求,粉碎机不够用,所以大伙就吵吵着上铡刀。”

  虽然青苞米秸秆,比较好铡,可是架不住多啊,而且都要铡成一两公分长短,一捆秸秆,得铡上好几十刀,你还能觉得轻松?

  对于夹皮沟村民的这股干劲儿,大伙也都服气:有这股劲头,不发家致富才怪呢?

  至于铡完的饲料,则用独轮车,推到青储窖里面,一层层地压实。

  大伙到窖池这一瞧,好家伙,一辆东方红链轨车,正冒着黑烟,在窖池里面来来回回的碾压。

  “青储料一定要压实,才能更好的进行发酵,把那什么转成那啥。”

  张队长说着说着,说到专业性的东西,就又开始露怯,那些新名词儿啥的,他真的记不住啊。

  最后一着急,他直接嚷嚷道:“其实就跟咱们自个家下大酱的道理差不多,大酱要是不发,那酱味儿就臭烘烘的,一股臭脚丫子味儿,一点不好吃。”

  大伙虽然都觉得有点好笑,但是话糙理不糙,还是听明白了。

  这时候,刘青山也把王教授给请了过来,专业的到底不一样,王教授给大伙介绍说:

  “青储饲料,最大的好处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主要是乳酸菌发挥作用,把这些秸秆中的淀粉转化为糖分,利于牲畜吸收。”

  看到专家,大伙一个个都化身问题宝宝,围着王教授,七嘴八舌,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冒出来。

  王爷爷也不着急,逐一耐心解答,从青储饲料的加工、密封、到窖池的后期管理等等,知无不言。

  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中午,公社孙书记一个劲张罗,说是公社食堂安排了简单的午饭,叫大伙对付一口。

  “哪有心思吃饭,我赶紧回去安排一下,派两个技术员过来学学,再调查调查,有没有愿意搞青储饲料的。”

  富强公社的魏书记摆摆手,跟王县长他们招呼一声,直接坐着吉普车,一溜烟跑了。

  剩下那些公社书记才回过味:这个老魏,下手还真快,不行,咱们也得先回去部署一下。

  于是呼噜呼噜全都跑了,搞得孙书记很是郁闷:“俺都叫公社食堂预备午饭啦,你们这帮家伙,咋一点面子都不给呢!”

  “行了老孙,不差你这一顿饭,工作要紧。”王县长安慰两句,也领着人匆匆返回县里。

  他有一种预感:这次不光种植胡萝卜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且整个碧水县,只怕会掀起一股养殖热。

  坐着吉普车离开夹皮沟,王县长将头探出车窗,朝送到村口的张队长和刘青山等人挥挥手。

  他心里不免感叹:还真是个神奇的小山村,竟然引领整个碧水县的农业发展。

  不过瞥见后面那个渐远的年轻身影,王县长心中顿时豁然明朗:不是夹皮沟这个小村神奇,而是刘青山这个福星,才是神奇的缔造者……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