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_家兄朱由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即便没有进入城中,单单城池外的坊市也足够三人闲逛。

  况且,相比繁华热闹的城内,城外反而更能反映瀛洲的状况。

  水泥铺设的街上,左右两侧是混凝土和木质混建的二层小楼,一层是店铺,二层是休息的地方。

  小楼看不见的背后,往往是一个仅有一层的小院子,大明街坊的临街房屋多为如此。

  和齐国类似,瀛洲的移民以江南三省为主,建造的房子风格自然也与江南相似。

  瀛洲城外家家户户院院、门门比邻相连,哪怕是一些店铺都是如此,墙挨着墙,檐连着檐。

  在二楼的屋檐下有着一些挂起来的木牌,这些木牌上是各种各样的绘画。

  这点和江南很不一致,朱慈烺随便找了个百姓询问,却不想街上基本都是汉人。

  根据当地人的解释,来往游人可以根据这些木牌上的绘画便能看出屋主人是习文还是习武,又或者是从商还是入仕、参军、务农、为民。

  听了当地人的解释,朱慈烺他们再去看那些木牌时,便大致能知道这些屋主人是干嘛的了。

  “我看这些街上都是务农的,他们也算赶了好运,我刚才问了问,这样一间门铺租出去,一年能收二两银子呢。”

  朱慈烜跳脱的说着,但朱慈烺却心不在此。

  他比较关注的,还是瀛洲百姓的比例问题。

  他带着两小子走街串巷,可入耳之声无不是官话,入眼之处无不是穿着明装汉服。

  这么走是很难了解当地的情况了,因为大明对瀛洲的教化已经从上到下了。

  好在他出发前从夏允彝口中了解过,眼下瀛洲百姓有一千七百多万,其中国民和被赐予国籍的嫁汉女有九百余万,剩余八百余万基本都是瀛洲本土百姓。

  原本他还不信,但是现在看来,事实真的如他所看到的一样。

  如果光从语言、文字和穿着、习惯来看,瀛洲百姓已经尽数被朝廷教化了。

  “父亲曾经说过,瀛洲之民,自古便有以下克上之举。”

  “眼下虽然瀛洲八百万百姓已经被教化,海外数百万百姓也依附我国朝诸藩,但不可不防,不可不谨慎。”

  朱慈烺对朱慈烜和朱慈炯说着自己的看法,同时也看着四周说道:

  “我虽然还没有去田野之间,但听闻夏长史说,瀛洲百姓一千七百余万,而耕地不过四千万。”

  “这四千万田亩,又有几近七成在移民及其家眷手中,而八百余万瀛洲土民不过拥田一千二百余万亩。”

  “长此以往,这瀛洲安有不乱之理?”

  朱慈烺说着,同时顿了顿,然后满怀忧虑道:

  “国朝对土民的态度向来严苛,我前些日子在宫中陪皇伯父下棋时,曾经看过户部交上来的《黄册》、《鱼鳞图册》。”

  “国朝虽有田地十四亿亩,但国朝两千二百余万土民却仅有八千余万亩土地,国民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