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七章聂兴华的绝杀_随身博物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负聂兴华不懂种地。

  这一招百试百灵,弄的聂兴华很郁闷,却又无可奈何。

  聂兴华听明白了,潘万兴这是争夺化肥的分配权,或者是借化肥分配给他使绊子。

  “那行吧,那就按潘场长的意思,开个会讨论一下。”聂兴华往沙发一靠,淡淡笑着说道。

  心里冷笑着,靠!又来这一套。

  真当老子,还是两年前刚来的时候?

  秘书去通知其他几位副书记,副场长、民兵连长,妇女主任过来开会。

  时间不长,秘书过来通知,大家已经在会议室等候。

  “走吧!别让同志们等着了!”聂兴华站起来,拿了几份报纸和自己的笔记本。

  潘万兴先进入会议室,聂兴华随后进入。

  “咳咳!”聂兴华咳嗦两声,开始讲话。

  “同志们,相信大家也都听说了。昨天,咱们农场发生了几件大事。

  而且都是好事,喜事。

  不仅多了十辆拖拉机,还多弄来二百吨化肥。

  这样一来,咱们今年秋天的化肥供应总量就达到了六百吨。”

  台下自发的响起一片兴奋的掌声。

  聂兴华压了压手,止住掌声,接着说道:“关于化肥的分配,潘场长的意思是开会讨论一下。

  我觉得这样很好,咱们共产党就是要讲科学,讲民主。

  下面,就请潘场长就化肥的分配说一说吧。”聂兴华说完,把舞台让给潘万兴。

  “同志们,我的意思是,咱们要集中优势力量,把化肥集中起来,优先供给优质农田,只有这样,咱们才能真正实现小麦产量的跃升。”

  “潘场长,咱们农场一共耕地一万两千亩,其中有优质耕地八千六百亩,含有沙砾的贫瘠耕地三千四百亩。

  你打算怎么集中分配?”梁光辉举手问道。

  “梁场长,八千六百亩优质耕地这个数据并不准确。

  其中大约两千七百多亩地,只能勉强达到优质耕地的标准。

  我的想法是,真正达到优质耕地的五千九百亩地,按照每亩一百五十斤,剩余两千七百亩次一点的耕地按照每亩一百斤的份额进行分配。”

  “优质耕地五千九百亩?不知道潘场长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或者说,潘场长的标准就是谁听你的话?”民兵连长葛大炮突然插话问道。

  看着脸色难看的潘万兴,聂兴华笑着摆摆手,打断众人的争论。

  再争下去没意思,因为没开口说话的都是潘万兴的人。

  聂兴华抢先开口说道:“潘场长种地也是要讲科学的。

  根据国家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研究,一亩地施肥,尿酸不能超过一百斤。

  超过一百斤,并不会提高产量,反而有可能造成小麦的减产。

  还有,这一百斤肥不是一次性撒到地里。

  而是要分开撒,第一遍是作为基肥,在播种的前三天进行耕播深埋。

  基肥一亩地用五十斤到六十斤最佳。

  第二遍追肥,那是过了年的事了,也要用耕播,而不能撒播,或者融入水中。

  追肥一亩地三十斤到四十斤……

  所以啊!

  潘场长,你的集中优势力量确保产量增加的说法不错。

  可,谁让咱们化肥足够所有小麦使用呢?”聂兴华得意的哈哈大笑起来。

  心里忍不住对张俊平一阵感激。

  “说的好听,谁知道真的假的?”潘场长心里震惊不依,嘴上却是不服输的撇嘴道。

  “就是,聂书记,种地可不是写文章,纸上谈兵可不行。”

  “潘场长,李书记,这一点我可要批评你们了。

  一定要多学习,多看书。

  党中央曾经说过,种地也要讲究科学。”聂兴华一边说着,一边把刚刚带来的三份报纸杂志,扔到会议桌上。

  “潘场长,李书记,有空多读读书,看看报!

  这个《科学种田》、《化肥工业》、《上海农业科技》你们那里也都有,你们看过吗?”聂兴华很严严肃的问道:“还是说,你潘万兴,你李三省,不相信科学?对党中央的指示精神置若罔闻?”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