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7章 所谓胜战_我在大明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刀收好,一边说道,“多单纯的一个孩子啊,希望佛祖可以保佑他吧!”

  时间进入洪武二十八年,大明整体环境再次稳定下来。

  非丞相,独皇权的影响下,加之朱家江山得位之正,朱家皇室的影响力已结网,遍布中原各地。

  曾经活跃在元末的草头王,各方大宗族的势力亦是随着一场场清洗,与时间的流逝而消亡。

  越来越多的选择了安定的生活!

  愣是要说现在朱家皇室有什么瑕疵,其中最大的瑕疵就是朱允炆。

  比之懿文太子,这位与众勋贵共同成长,又得各路士族大儒认可,百姓礼赞的太子,朱允炆的情况完全就是瘸腿。

  于皇室之中,朱标对一众成年皇子中有如父亲一般的威严,又有兄长对于幼弟之间关爱,在位太子十余年来,用时间体现对弟弟们的呵护。

  与勋贵之中,朱标与勋贵一同成长,朱元璋对外征战,朱标便镇国,虽无赫赫武功,但也共同经历过苦难,直面过危机,情谊有此结下后有维护有佳,甭管是那方勋贵对于这位太子都颇为认可。

  与名教这边,朱标从小得江南大儒教学,敏而好学,仁善之名口口传颂,早期投靠大明的江南士族,多得朱标的辅照。

  与民间,朱标常年行走各地,抚难民,修水利,与民同苦,铲恶扬善,多方表现。

  可现在的朱允炆有什么?

  身后无家族支撑,吕氏为东宫太子妃,可吕氏一门最高不过一伯爵,还他妈是个勋戚之爵,小门小户出生,一路被各方势力压制至洪武二十五年,朱标死前吕氏在大明京都的影响力近乎为零,地方上更是没半点影响,龟祥一族发展数百年,上得了台面的人物愣是没有一个。

  身旁无与其一条心的势力。

  围绕在朱允炆身边的名儒良多,看似花团锦簇,可江南士族打得什么主意,历史已经表明……

  江南士族要的是虚君,是拱垂而治的文君,读书经意教给你,为人处世之法半点不教,理政之法只字不提,从小到大愣生生活在江南士族勾勒的理想国中,塑造出朱允炆如今的性格和认知观。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朱允炆的性格,世界观至此已经定性,一个李景隆都可以忽悠的其一愣一愣,更别说江南士族那帮手捧经意,巧舌如簧的文人。

  纵然历史不被朱棣撬动,朱允炆坐了太平之君,后半生多半也是活在别人构建的世界中,一生难以得自我。

  下者无勋贵鼎力相助。

  但凡对历史了解一点,无军权支撑的君王,那不过就一全国供养的金丝雀,高高在上却永难以落凡尘,何不食肉糜之事或许不会发生在朱允炆身上,但后世大明中后期君主身上发生的故事多半会落在朱允炆身上。

  最后一点,那就是朱允炆还没钱。

  虚权,人浮,军离,财无……

  一番分析之后,朱允熥也是醉了,混到这般田地真不是一个惨字可以形容。

  “绣花枕头一包草,至少还有一捆草,我这二哥当真是可怜的紧!”

  放下手中的书卷,朱允熥将自己对朱允炆分析思维图朝火盆里一丢,起身整理了一番衣物,朝着李漆说道,“走吧,去迎接我们的皇孙殿下!”

  。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