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2章 一文不值_我在大明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年有一个就不错了,纵有名额也多被世家高门把持,一个寒门子弟都没有。

  什么拉拢寒门打击门阀世家,统统都是狗屁,隋朝做的甚至还没其老东家北周宣皇帝宇文赟做得好,至少人家真的提拔了寒门子弟。

  不过在一群洗白隋炀帝的历史发明家,虚无家口中,将科举制雏形扣在隋朝头上,隋炀帝也成为一代雄主。

  跟着就是唐朝,唐朝的科举更像是对抗世家门阀的政治手段,而不是真心提拔,读书花费多,选拔没有规律,加上名额有限,大量的寒门士子在唐朝科举中失去了机会,就算得到机会也只是小官。

  怎么办,朝堂不要转投地方节度使,总得有个出处,人是要恰饭的!

  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初期,不知有多少唐朝科举制的失意者登场。

  真正稳定下来的科举制还是要说宋朝,虽然出现了沉官的现象,可至少人家宋朝养得起,南北两宋诞生了多少名家,出现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赋,连带着文化,经济,手工业快速发展,思想无限碰撞。

  不提拉胯的军事力量,宋朝所诞生文化,智慧绝对为历朝最为耀眼的。

  只可惜这样的辉煌文化,随着八股文的出现,愣生生将后世文人变成了考试机器,这些考试机器人,不复汉朝的气魄,不具唐人的风骨,再无宋人的烂漫,除了做题就是做题,脑子都锈掉了。

  儒林外史中有记,清代进士不知苏轼是谁,这完全就是一个冷笑话!

  “多亏先生提醒了我!”

  如今有机会挽回这些杂书,将炎黄汉人的文化,智慧保留下来,朱允熥怎能不动心,“收,不仅要收,我们琼海国还要派人大量的收,收了不算看了不行,还要在这些基础上编修成如《太平广记》《太平预览》《文苑英华》《册符元龟》一样的宋四书!”

  后世,一讲到四书,脑子里冒出来就是四书五经。

  但实际上四书最早的代指是《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符元龟》,此四书的价值丝毫不亚于《永乐大典》!

  《太平广记》,是汉族文言小说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从汉朝至于宋初各类也使传说,外加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

  《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食,物为序,分五十五部,包络古今万象,书中引用古书一千多部,保存了大量宋前文献资料,可谓是真正的百科全书,可惜保存到后世的十不足一二。

  《文苑英华》是大型诗文总集,上至南朝,下至五代,收集了2200人的诗文,作品近两万篇,唐代作品更是占据九成,没有这本书后世小学生也就没必要背那么多唐诗宋词。

  至于最后一本《册符元龟》,则是一本政事历史类百科全书性质的历史学书籍,著名的《资治通鉴》受这本书影响而诞生。

  此四书,涵盖年数之长,包囊范围之广,记录之详细,绝对算是开了古今先河。

  后面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多有其影子在其中。

  ……

  。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