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1章 此子无畏_红楼从辽东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陶鏴的打趣,众人都开怀大笑。

  是啊。

  一百万变两百万。

  压力巨大。

  同样也让人信心倍增,干劲十足。

  人就怕有希望。

  有了希望后,很多看起来不可能办成的事,最后都会办成,让人不可思议。

  果然。

  第二天一早,陶鏴就领着众官员,哪怕半夜没有休息好,每个人都神采奕奕,激情饱满。

  唐清安一脸错愕的接见了众人。

  万万没有想到。

  当陶鏴把昨夜记录里好的册子交给了将军,众人则在一旁跟着将军的视线解释。

  大小上白山官员的举动,惊呆了将军的随行官员,哪怕陶杰都一脸惊讶。

  昨天将军才提出的问题,连他听完后也认为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完成之事。

  一晚上。

  船渔政的官员们,竟然就拿出了可行之策。

  这些原来大周的读书人,什么时候效率这么高了?一时间,陶杰感到了压力。

  太卷了吧。

  要不要这么卷。

  说好的以前读书人风轻云淡的气度呢。

  “好,好,好。”

  将军看完后,一连说了三个好。

  在场所有人都露出了笑容。

  “各处扩建渔场,船厂之事,船渔政的官员们商谈出章程,不用递给我看。”

  唐清安看向了众人。

  “陶鏴觉得没问题,那就直接照办。各处负责官员的任命,船渔政衙门挑出人选,直接升任。”

  船渔政的官员们都喜笑颜开。

  这是将军对他们的放权,更是对他们的信任。

  “其余需要金州,镇江各地配合的,伱们直接对接冯胜之,顾应时两位先生,我会批示他们特事特办。”

  又提高了船渔政的地位,直接对接金州镇江两位大佬。

  “国内和朝鲜的船,匠之事,我来亲自办,绝对不拖船渔政的后腿,既然船渔政的效率这么高,那我也不敢偷懒啊。”

  最后听到将军的玩笑话,众人十分配合的笑了起来。

  “船渔政是金州,镇江上下官员学习的楷模,必须写入公文,下发各地,学习船渔政的精神。”

  唐清安回过头,向将军府的文书们说道。

  人群里的陶鏴,嘴角微笑。

  唐清安专门看向了他,见他收到了自己的目光,特地颔首示意。

  陶鏴明白将军的意思。

  虽然面上腼腆,内心已然激动不已。

  谢友成这一回不再回朝鲜,所以和朝鲜沟通的事项,交给了陶杰。

  唐清安因为还要巡视长白山脉各地分巡道,因此专门又在长山岛留了一日。

  写了一篇奏疏,用了快船发往朝廷。

  奏疏只提了三件事。

  要船,要工匠,要物资。

  奏疏到了内阁。

  “这金州将军今年来,第几回向朝廷索要物资了?”

  司礼监掌印太监戴权,领着宦官们,亲自来内阁取奏疏,见到唐总兵的奏疏笑道。

  内阁值班的阁老,年近六十的璠皓笑道。

  “不下七八回了吧,反正半年来,竟看到他的奏疏,不是报功要赏,就是索要军饷粮饷。

  或者要求支援粮食,才一段时间没要船,还以为消停了些,没想这一回,一张口就把以前的都要回来了。”

  戴权摇了摇头。

  他是真不懂金州将军。

  难道是真不知道圣人和朝廷对他的不满吗?

  大周亿兆子民,哪里能只能顾得上金州镇江,在戴权看来,朝廷对金州总兵已经极为照顾。

  可此人真的不知所谓。

  胃口永远也填不满。

  不识趣。

  是真的不识趣,还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更或者连圣人都没放在眼里?

  把金州将军的奏疏放在最上面,戴权把奏疏拿回了太上皇处。

  “此子心里没有畏。”

  太上皇扫了眼,平心静气的说道。

  没有畏惧就不在乎。

  “那?”

  戴权小声问道。

  太上皇摇了摇头。

  现在时机不到。

  等自己腾出手来的那一天,再来安置他。

  几十年了。

  东南倭乱,西夏土官作乱.云贵民乱,辽东入朝抗倭

  他见多了仗着军功升起野心的将领。

  最后都被他轻易的按下去。

  大周承袭大明,百年的人心所向,不是谁能轻易撼动的。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