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88章 全面_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就不是剥削,而是扒皮了。

  剥削是科研界的生态,扒皮就完全不符合杨锐做科研的心情与理想了,那种将所有工作都交给手下,甚至连经费申请和思路都不提供的老板,曾经也是杨锐厌恶的对象。

  他不要成为那样的人,祖宗保佑,他也不需要成为那样的人。

  此外,作为一个如此庞大的项目,杨锐其实也不需要第一作者的名头的。

  当然,第一作者的名头是很有用的,CNS级的论文,在任何一个国家的院士评比中,都是有需要的,其他荣誉也是如此,但是,就像是沃尔玛的老板只需要证明自己能做一名好员工一样,国际级的大型实验室的老板只要有过CNS级的第一作者的名头,或者说,偶尔能够成为CNS级的第一作者,那就足够了,老板有通讯作者的名义,已经能够证明自己,就像是沃尔玛的老板,不需要证明所有事情都是自己做的一样。

  如果放在一个更大的项目中,例如曼哈顿计划中,奥本海默其实一个实验都没有做过,他不需要做,他只要看下面一万多名科研人员的成果,然后分析路线和方向就行了。

  最终,胖子和瘦子起爆,所有人都知道奥本海默的价值,而并不在乎他是否真的做过某个具体的实验,下面的一万多名科研人员,以及全世界的科学家,也都明白此道理。

  从杨锐的思路出发,G蛋白偶联受体对他的核心价值是面向诺奖的。

  他对一篇CELL或者nature的第一作者已经没什么绝对性的要求了,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是奔着国际级实验室去的,他都是要做大BOSS的人了,又何必再证明自己有超强的雇员能力呢?更不要说他已经证明过了。

  而诺奖,诺奖向来都是冲着通讯作者去的。

  事实上,包括国内的杰青、院士等称号,其实也都是冲着通讯作者去的——世界是劳动者的,也是资本家的,但终究还是资本家的。

  诺奖每年的三个名额,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提名。

  而提名是来自于国际声望的。

  换言之,一名没有什么名气的学者,就是有资格得诺奖,你拿不到提名也是枉然,甚至去年有提名,今年没提名,今年照样没资格得奖。

  史上最惨冈伯格因为发现了自由基而原本有机会获得诺贝尔奖,然而,由于沙俄的秘密警察刻意拖延了邱盖夫从圣彼得堡提交的提名,他失去了1915年的首次机会,到了1916年,作为最欣赏也最了解冈伯格工作的邱盖夫,却没有收到提名他人的邀请,于是,冈伯格照例失去了1916年的第二次提名机会,最终,冈伯格从1921年到1940年间,共收到了16个人的8次提名,却总是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成为了有诺奖成果,而无诺奖荣誉的

  请收藏:https://m.nepav.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